
▲10月16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关于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北京市委金融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余俊生主持。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巢克俭: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始终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探索构建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适配的金融支撑体系,持续加大和优化金融供给。具体举措总结为“四个抓好”:
抓好政策激励引导
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金融活水
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京落地见效。8月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7.6%,当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46%,为有统计以来新低。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通过强化部门联动、银企对接和监测督导,引导银行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目前已为符合支持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68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今年我们在支小再贷款项下,还单独设立了100亿元额度,专项用于激励地方法人银行加大对科创领域的信贷投放。
抓好科创债券发行
拓宽科技创新主体融资渠道
今年5月人民银行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来,北京市分行积极推动北京地区相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参与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同时,在人民银行中关村分行设立了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专属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发债辅导、绿色通道、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各类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2300亿元,规模全国排名前列。
抓好服务能力建设
多维度提升银行服务专业化水平
我们会同科技、产业、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综合运用政策抓手,双向赋能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包括:
在全国率先建立科技金融综合评估机制,统筹评估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公司等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促进“股贷债保”联动合作;
创新开展科技金融领军机构培育工作,通过加大政策倾斜、资源倾斜和适当授权,带动银行科技金融服务进一步专业化、专营化发展;
持续举办“中关村科技金融大讲堂”系列培训,聚焦北京市重点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布局,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讲授前沿科技知识和产业发展情况,助力银行打造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队伍;
专门搭建“中关村科技·金融汇”银企对接平台,围绕政府投资基金和头部VC/PE等投资机构所投企业,引导银行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服务。
抓好多元化金融产品供给
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大力发展“贷款+外部直投”模式,引导辖区10余家银行推出相关专属产品,投资基金“导航”、银行贷款跟进,接力支持初创期、硬科技企业。积极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贷”“领航e贷”“火炬贷”等金融机构自主创新的一批特色产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联合推动认股权贷款、并购贷款、研发贷款等创新产品试点扩围增效。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总量高、成本低、结构优、引领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总量指标“高”。8月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4.2万亿元,在人民银行和科技部确定的科技创新重点地区的代表性城市中位列第一。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高出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量也居于全国前列。
第二个特点是融资成本“低”。8月末,全市存量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45%,同比下降41.3个基点,也比全市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106.3个基点。8月当月,新发放科技贷款利率2.2%,今年以来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第三个特点是信贷结构“优”。8月末,北京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万亿元,其中科技贷款占比约30%。也就是说,贷款存量中近三成都投向了科技创新领域。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高技术服务业贷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30.9%、22%和11.3%,都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第四个特点是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作用“强”。北京地区科技贷款占“五篇大文章”贷款总额的比重超过了六成,比全国高20个百分点。“五篇大文章”贷款总额是各分领域贷款加总去重的结果,北京地区科技贷款占比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科技贷款服务对象与绿色金融、普惠、数字等领域贷款服务对象交叉重合度高,是“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体现。
近日几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北京科技金融发展的目标,并围绕股、贷、债、保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下一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好《实施方案》工作要求。
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好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由八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后面的落实工作还需要多部门加强协作、合力推进。我们将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一起做好统筹协调。
二是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三是创新引领,打造北京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早在10年前,人民银行就开创性地设立了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家专注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型分支行——中关村分行。10年来,中关村分行积极探索创新,聚力塑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比如培育科技金融领军机构,搭建“中关村科创金融产品超市”,以及我前面提到的“中关村科技·金融汇”“中关村科技金融大讲堂”品牌活动等,这些都是我们依托中关村分行开展的创新工作。这次在《实施方案》中也提到,“央地联动支持人民银行中关村分行创建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中心”。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这项任务,进一步发挥好中关村分行的功能作用,改革完善科技金融政策、组织机构和产品服务体系,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的北京“样板”。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巢克俭:
人民银行始终把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工作根本遵循,尤其这两年着重提升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也是重要之篇。当前,从科技型企业融资情况看,主要短板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家都知道,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又是就业和纳税的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始终是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这次《实施方案》也着重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投放。前期,这方面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8月末,北京辖区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均显著高于辖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7.6%)。
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推动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创新。前面我提到的“认股权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以及“贷款+外部直投”等,都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大家都知道,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对科技金融来说,恰恰就是要打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风险偏好差异,使得风险定价更加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这几年,人民银行推出的一些政策工具,实际上都起到打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激励作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一个重点支持方向,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首贷。截至8月末,我们已通过这项政策激励银行签订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合同金额近230亿元,贷款余额130亿元。前面我也提到,我们今年在支小再贷款项下,单列100亿元额度,专项激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三是强化数据共享和专业赋能。信息不对称是制约科技金融服务的一个难点。从单个中小企业来说,金融机构尽调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把企业的用水、用电、用工和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这些信息共享了,能够降低金融机构尽调成本、提高效率。前期,我们和相关部门一起围绕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我们还编发《科创金融工作动态》,及时传导科技和产业政策。持续举办“中关村科技金融大讲堂”活动,面向金融机构授信审批部门、公司金融部门以及支行网点人员,讲授新兴科技领域技术专业知识和产业发展情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通过这种专业赋能,帮助金融机构更懂科技行业和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四是加强评估引导和平台支撑。在对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中,设置了“科技型企业首贷户数”“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占比”以及“贷款+外部直投”等专项指标,侧重引导首贷投放和投贷联动合作。借鉴“电商平台”理念,开发“中关村科创金融产品超市”平台,便利银企双方对接。平台上线以来,已上架36家银行超130款科技金融拳头产品,促成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超200亿元。

指导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小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北京中小科创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2082号-1 技术支持:中小科创
办公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锦江会议楼北楼217--306(总部办公区)
微信公众号
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