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畅融工程 - 畅融活动
畅融活动
北京畅融工程已累计对接企业近1.4万家次
发布:创始人时间:2023-07-12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仇兆燕】

6月29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北京畅融工程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宣讲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9日,35家在京主要银行累计向5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约2000多亿元。北京畅融工程自2019年2月启动,已举办265场对接活动,累计服务金融机构4700余家次,对接企业近1.4万家次,参加人数超过4.3万人次。

宣讲会上,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解读了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新政策、专项资金申报注意事项以及各区相关政策,并介绍了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试点政策。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讲解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北京银行分享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经验,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介绍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综合服务产品,中国技术交易所介绍了知识产权质物处置平台的相关服务内容,参会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陈威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首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委办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实现知识产权金融领域的创新破局。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2021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机制,搭建起银企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的“中转站”,力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效对接;在知识产权保险方面,自2020年开始实施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共支持北京市472家企业投保4818件专利,保险保障金额超过53.9亿元,覆盖多个高精尖领域。今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再度联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委办局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十项举措,围绕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数据共享、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快速通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等重点任务,在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物处置流转体系等关键环节发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金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全力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颖在讲话中表示,畅融工程是优化北京金融营商环境、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举措,由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牵头实施。畅融工程突出首都“高精尖”产业特色,聚焦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按照年度、季度、月度、周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旨在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语言体系不匹配、融资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北京畅融工程自启动以来,活动覆盖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医药健康、绿色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全市重点区域。同时,持续推进网上畅融工程,结合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做到第一时间收集信息,第一时间分发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第一时间反馈结果,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需求的高效精准对接。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指导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小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北京中小科创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2082号-1    技术支持:中小科创 
办公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锦江会议楼北楼217--306(总部办公区)
 

微信公众号

客服咨询